• 時光歲月 |第廿一日|第四週星期三 | 禮物
    Dec 24 2024

    今天是聖誕節,祝大家聖誕快樂平安

    有一首年代古遠的聖誕讚美詩,出自四世紀的敘利亞神學家及詩人Ephrem,詩詞清簡、平白、美妙:

    今天天主子誕生在白冷
    萬物齊來歡欣獻禮
    高天獻上一顆星星
    大地一個山洞
    天使漂亮的歌聲
    東方賢士帶來禮品
    牧童獻上他們的驚訝
    我們人類獻上什麼呢
    我們獻上一位純潔的母親

    聖誕節送禮物,收禮物,交換禮物,表示喜慶,表示普天同樂,是一個美好的傳統,但很多時被商業化、物質化、俗化、儀式化、習慣化,淘空了核心。

    送禮表心意,示愛,示關懷,表達喜樂,本身是高尚的,意義深長的,禮物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,感情的聯繫,心靈的溝通。

    天主給人類送了一個大禮――祂的聖子耶穌,我們如何還禮、感恩?除了獻上上述歌曲中所提示的,人類中最聖潔,最純真,最美的一位――瑪利亞――之外,還有什麼可送上,以表達心意?

    禮物並非一定是「物」,詩歌中的牧童送上的是他們的驚訝。

    聖誕節的另一普遍傳統是搭建馬槽。這傳統源自十三世紀聖方濟,搭建馬槽成了基督徒慶祝聖誕節的一個溫馨活動。在歐洲不少傳統的馬槽布置中,除了基本人物:耶穌聖嬰、瑪利亞、若瑟、牧童、賢士之外,很多時會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人物:年紀不大,衣着普通,兩手空空,或單獨站在馬槽前,或混在牧童中,或目瞪口呆,凝視聖嬰,或高舉雙手,作歡欣狀。我們不知道他從何而來,他是誰、他的職業,也不知道他「送上」什麼,他只是在欣賞,在參與,只讓自己被觸動,被捲入,只是驚訝無言,喜極忘形。這個人物有個名字,叫「驚歎者」。

    聯想起一個小故事:據說耶穌誕生時,天使給牧童報喜,並邀請他們前往白冷朝拜這位降生成人的救世主,牧童們被告知後萬分喜樂,各自找出一些禮物,一些自製的產品,甚或一隻小羊,興高采烈地出發,到白冷朝拜聖嬰。只有一位小牧童,瑟縮在一角,不想同行,因為他十分貧窮,在家裏到處找卻拿不出什麼像樣的禮物,不好意思空手前去,就不如不去。最後在其他牧童的熱心慫恿之下,他羞澀地跟着大隊前往。到了耶穌誕生的地方時,大家都高興、感動,一一送上自己帶來的禮物,只有這位貧窮的小牧童,尷尬羞澀地站在一旁。瑪利亞和若瑟忙於接受禮物,應接不暇,瑪利亞看見那位小牧童,就對他說:「請來幫我抱一會聖嬰。」小牧童受寵若驚,他空空的雙手抱住天地的主宰,他無物可「送」,卻白白地「接」。他的窮,他的空,他的一無是處,一無所有,卻吸引了瑪利亞的青睞,及天主的特寵。

    今天是聖誕節,衷心祝願大家得享主的喜樂及平安。願我們送給耶穌的禮物中不缺少那份他喜愛的驚訝、讚歎。願我們的貧乏、空虛也能中悅於他。

    請眾同禱
    全能的天主,你的聖言降生成人,使我們沐浴在他的新光之中;求你使這照耀我們內心的信仰,反映於我們的言行和生活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9 mins
  • 時光歲月 |第二十日|第四週星期二 | 青山原不動
    Dec 23 2024

    我們的生活節奏愈來愈快,社會局面的變幻愈來愈不可預測,身邊事物的頻頻轉換令人喘不過氣來。

    新的、時尚的、先進的、怪異的、陌生的、不可思議的、難以想像的,不斷在眼前閃過;舊的、熟悉的、慣常的、可操縱的、有把握的,又不斷溜走、消逝。人常有一種失落、迷惘、無奈、不知所措的感覺,覺得跟不上地球轉動,覺得活得很苦,很累,很空虛。正如《訓道篇》所說:「虛而又虛,萬事皆虛。人在太陽下辛勤勞作,為人究有何益?一代過去,一代又來,大地仍然常在。太陽升起,太陽落下,匆匆趕回原處,從新再升。風吹向南,又轉向北,旋轉不息,循環周行,江河流入大海,大海總不滿溢;江河仍向所往之處,川流不息」(訓1:2-7)。

    聯想到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詩,覺得韻味無窮。同時也與訓道者不謀而合的情懷。

    「雨過山洗容,雲來山入夢;雲雨自往來,青山原不動。」

    這詩平淡、清新,在顯易中透露出高超的智慧,精深的人生哲理。雲雨及青山,代表變動與恆常,轉化莫測與屹立不搖,突發性與規律性;人就在這兩極中、在雲雨中、在青山中尋找和諧。

    人生在世數十載,漂泊不常,流蕩在不定中,雖有其浪漫的輕盈之美,但也隱藏着徬徨不安。我們心底裏都嚮往恆常、穩定,我們暗暗中尋求安全歸宿。誰能給我們這個定點?健康、財富、美貌、青春、魄力、幹勁、名譽、地位、事業、知識、成就,甚至友誼、親情也不能完全滿足這個深切的需求。

    在這急速的漩渦中,人需要支撐,需要一個實在的定點,人不自覺地嚮往永恆,憧憬一個超物質的境界,尋找一種能應萬變的智慧。然而能往哪裏找?

    人要與天掛鈎,才可在地上自如地生活、發展、演變;要有一套紮根於天上的價值觀,才不會隨波逐流,隨風擺柳;要有啟發於天的智慧,才可應付萬變;要有貫通天地的堅定信念及理想,才可光明磊落地,不怕艱辛地向前走;要在天上有歸宿,才可找到最深,最真的平安、慰藉、温馨、喜樂。天主,你是我們的青山,我們的磐石。

    我們願與聖詠作者同聲讚頌:「上主,我的力量!我愛慕你。上主,你是我的磐石、我的保障、我的避難所;你是我的天主,我全心依靠你。」(詠18:2-3)「我的靈魂只安息在天主內…只有他是我的磐石,我的救星。」

    各位朋友,今天晚上是平安夜,我衷心祝願大家能在天主身上、在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身上,找到我們的磐石,我們永恆不變的救星。

    請眾同禱
    全能永生的天主,你聖子降生成人的慶日已經臨近。他是你的聖言,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,並居住在我們中,求你使我們這些卑微的人都能蒙受他的慈惠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9 mins
  • 時光歲月 |第十九日|第四週星期一 | 有時間
    Dec 22 2024

    看過一篇文章,用六個字來描寫什麼是愛:「有時間,不麻煩」。難以說出它有多貼切,多精簡,多濃郁,多獨到,但它能中肯地點中穴位,激發深思,而且很實際,很簡潔。

    「時間」這東西是很有彈性。為自己所愛,付出多少時間都沒有關係,沒有問題,不計較,不抱怨。為自己所不愛,或愛得不夠的人或事,那怕是短短數分鐘也嫌多,也怕浪費,也覺得不值,不化算。

    「麻煩」這傢伙也有無窮的伸縮性。為自己所愛,投入多少心思精力,要克勝多少困難都無所謂,不怕辛苦。為自己所不愛,或愛得不深的人或事,那怕只是動一個指頭,都嫌費力,都覺得煩擾、討厭。

    很多時「沒有時間」,「沒有空」,「很忙」是「不想做」,「不願做」,「費事做」的代名詞,是推搪的慣用藉口,是怕麻煩的遮掩,或卸責的慣常口令。耶穌有一個發人深省的譬喻:「有一個人設了盛宴,邀請了許多人。到了宴會的時刻,他便打發僕人去給被請的人說:請來罷!已經齊備了。眾人開始一致推辭。第一個給他說:我買了一塊田地,必須前去看一看,請你原諒我。另一個說:我買了五對牛,要去試試牠們,請你原諒我。別的一個說:我纔娶了妻,所以不能去」 (路14:16-20)。他們發明藉口的技倆很高明,但始終躲不過家主的生氣及責備。

    我們常滿口「愛主愛人愛世界」,我們的愛究竟有多大,多廣,多闊,多深,多徹底?為了愛,我們甘願獻出多少時間,多少心思精力?為了愛,我們能超越多少不便,化解多少麻煩,跨出多少局限,發散多少喜樂?製造多少情趣?

    主耶穌,你的愛是「不怕麻煩,不計較付出多少」的最高超演繹。望着十字架上的你,想着保祿所說:「基督愛了我,且為我捨棄了自己」(迦2:20),怎能不令我們羞愧汗顏?

    你的愛不但使你「不怕花時間」,還催使你投入我們的時光歲月,降生成人,你沒有走捷徑,你如我們人一樣,在母胎中形成,誕生,然後一天一天地長大。路加說得好:「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,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,漸漸地增長」(路2:52)。從生到死,喜怒哀樂,成敗得失,你絲毫不省地在我們人生路途中走了個全程,為此,我們對你這位降生成人的天主倍覺親切,感恩無盡。我們也願一步步地跟隨你,不偷步,不怕麻煩,不省工夫,不慳吝時間,不投機取巧,不找捷徑,不推搪怠惰,「漸漸地」成長。

    請眾同禱
    天主,你憐憫陷於死亡的人類,所以派遣聖子救贖我們。求你恩賜我們能虔誠頌揚你聖子的降生,並參與他的救世使命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9 mins
  • 時光歲月 |第十八日|第三週星期六 | 優次有序
    Dec 20 2024

    有一位老師,為了讓學生明瞭處事有序的重要,拿了一個大玻璃瓶到課室,瓶子是空的。老師在學生面前把一些石塊放入瓶內,盛滿到瓶口,問學生:「這瓶子現在是否滿了?」學生們都答說:「是。」老師遂拿出一把碎石,加入瓶中,連石縫空隙都填滿了,再問學生:「瓶子是否已滿得再不能容納什麼?」他們又答:「是。」老師再從瓶口注入一些細沙,原來那已裝滿的瓶子還可盛載不少沙土。待瓶子被灌滿後,老師再問學生,大家都認為瓶子已滿得不可再滿了。老師從容地拿出一樽水,慢慢注入,學生又驚訝地發現那滿滿的瓶子還可吸入那麼大量的水。跟着老師解釋:「假如我不是首先放入比較大的石塊然後才放碎石,放沙土,放水,這瓶子一定不能容下這麼多東西。」一切都要有序。

    混亂的生命不能有什麼大成就,
    煩亂的心不能提煉出真情大愛,
    紊亂的思想不能孕育出大智慧,
    雜亂的人際關係不能建設平安、和諧,
    凌亂的時空安排不能締造幸福、喜樂,
    錯亂的選擇及取捨不能使生命活得精彩。

    認清價值、意義、原則、方向,辨別優次,確定本末,衡量輕重,編排先後,是做人處世的要訣。這為現代人愈來愈不容易。一大堆的事要我們去做,一大堆的情要我們去處理,一大堆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,一大堆的責任壓在我們身上,一連串的「死線」要我們趕及。這些令我們覺得失落、窒息、無奈、悵然、迷惘、煩躁。

    耶穌對我們這些面臨生命失控的繁忙人有何指教?

    一天,耶穌路過耶路撒冷附近的一條名為伯達尼的小村莊,那裏住着兄妹三人,是耶穌的朋友。他們知道耶穌經過,便殷勤地把他接到家中,熱情款待。尤其是兩姐妹,瑪爾大,緊張忙碌,貴賓到訪令她受寵若驚,急忙點火起灶,弄這弄那的忙個團團轉,唯恐侍候不周,她的妹妹瑪利亞卻安靜地坐在耶穌身旁,聽他講話。耶穌對這兩姊妹並非有偏心偏見,也非厚此薄彼;他心領瑪爾大的好意,只是不想她由忙至亂,由急至躁,做事失去優次、輕重的秩序,遂以略帶開玩笑,略帶諷刺,略帶憐愛,略帶責備的口吻對她說:「瑪爾大,瑪爾大!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,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。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,是不能從她奪去的。」(路10:41-42)此話為我們也是一個合時的警惕:在「許多事」與「惟一需要的一件事」之間,我們懂得鑑別優次之序嗎?那「沒有人能奪取」的「更好的一份」,我們又有否視之如至寶?我們的「操心忙碌」目的為何?

    請眾同禱
    上主,我們因你聖子降臨人間而感到歡欣,求你仁慈垂視你子民的祈禱,使我們在他威嚴地再來時,能獲享永生的賞報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 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9 mins
  • 時光歲月 |第十七日|第三週星期五 | 再次
    Dec 19 2024

    當我住在羅馬時,有一位青年朋友來羅馬旅遊,興奮地分享所見所聞,有很多心儀的地方來不及觀賞,但他不覺遺憾可惜,卻充滿信心地說:「人生還很長,我相信日後定會再來。」看着他那張十八歲的娃娃臉,稚嫩純真,感受着那股爽朗豪逸的朝氣,那腔輕鬆瀟灑的情懷,那種面對將來的自信及樂觀,不由得從心底裏讚歎:年青真好!

    很多時,我們面對一個美景,身臨一個令人留戀不捨的地方,內心都會想着:一定要再來,再經歷一番,再感受一次,甚或要帶自己的親朋好友同來,同享同樂。不能盡興就留一些餘興給「下一次」,「第一次」匆忙就希望「下一次」會更愜意舒暢。

    喜愛旅遊者一般鳥瞰之後要細看,快速遊之後要深度遊,概括觀光之後要專題欣賞。有時我們能得償所願,故地重遊;有時卻事與願違,「第一次」變成「唯一次」;又有時難得再來,卻發覺景移物換,情懷與韻味都不再一樣。「再一次」失去了「第一次」的光彩,「重遊」激發不起「初訪」的興奮。

    年青時有大好時光在前頭,載得起大量的願望,盛得住「一次又一次」。年歲愈長,愈無信心重臨、重遊、重聚、重逢,愈不敢奢望「再來一次」,就連「第一次」的新經驗都不常有。人生就是如此!不得不贊同《訓道篇》作者的智理:不論何時何地,「你手能做什麼,就努力去做」(訓9:10),一切有上主慈愛安排,無須憂慮,又或「倒不如去快樂地吃你的飯,開懷暢飲你的酒」(訓9:7)。活在當下,感激每一天,享受天主所賜的喜樂,管它是第幾次?是初次,再次,屢次,唯一次,或是最後一次?

    請眾同禱
    天主,無玷童貞瑪利亞得天使報告之後,接受了你永恆的聖言,成為聖子的居所,充滿聖神的光輝。求你幫助我們也能追隨她的芳表,謙恭地順從你的旨意而生活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 永生永王。 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7 mins
  • 時光歲月 |第十六日|第三週星期四 | 來不及
    Dec 18 2024

    在耶穌的精彩譬喻中,有一個講及一個富人,財大氣粗,傲慢自私,為自己的將來盤算,擴張倉庫,積糧聚穀,一切安排好後就自鳴得意地說:「靈魂哪!你存有大量的財物,足夠多年之用,你休息吧!吃喝宴樂吧!」(路12:19)誰知人算不如天算,當天晚上,天主就收回他的靈魂,他的一切財富都來不及享用。

    環顧周圍,我們也擁有很多來不及享用的東西:千挑萬選買回來的衣服來不及穿,因為超市特價購回又來不及吃的食物,漂亮的家居裝飾擱置一邊來不及擺設,尋尋覓覓得來的書來不及讀,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來不及花或不捨得花。 我們都有「囤積」的傾向,家中雜物愈積愈多,以「儲備不時之需」,「或許以後有用」為藉口,遮掩我們的不安全感或擁有慾。我們還不斷「淘寶」,很多時淘來的並不是寶,郵包寄到時一陣興奮,但很快便把東西擱置、忘掉。很多東西連包裝都未拆,從新放到舊,來不及使用。

    我們一生人或多或少都會體驗到一些「來不及」。我們很像耶穌譬喻中的那個富人,多次錯估自己的生命,自以為前途無量,青春長駐,精力不竭,有悠長的歲月可享受,有大好的時光可揮霍,有大計要實行,有整個世界去遊覽,殊不知天主的時間表與我們為自己安排的不盡相同。譬喻中的那位富人錯估了自己的歲月時光,他興建倉房,細心思慮如何聚、儲、積、集、存。但天主卻對他說:「糊塗人哪!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,你所備置的,將歸誰呢?」(路12:20)

    若把關注從物品轉移到精神領域,我們不但體會到來不及活出的時光,來不及經歷的人生美好,還有來不及欣賞的良辰美景,來不及把握的時機緣分,來不及修養的美德,來不及應用從艱苦磨練出來的經驗,來不及付諸實行的靈感及理想,來不及表達的歉意,來不及挽回的錯誤,來不及彌補的過失,來不及兌現的諾言,來不及送出的祝福,來不及發揮的愛心,來不及吐露的心聲。

    主耶穌,不要讓我們做個糊塗人。我們要學習的,不是「儲」的技巧,而是「活」的智慧。不要讓太多「來不及」使我們的生命沉重。

    請眾同禱
    天主,你藉著至聖童貞之子,向世界揭示了你榮耀的光輝。求你使我們以完整的信仰,來慶祝這偉大的降生奧蹟,並虔誠地共同參與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8 mins
  • 時光歲月 |第十五日|第三週星期三 | 匆匆
    Dec 17 2024

    「燕子去了,有再來的時候;楊柳枯了,有再青的時候; 桃花謝了,有再開的時候。但是,聰明的,你告訴我,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?」

    這是朱自清在上世紀(1922年)寫的一篇名為《匆匆》的文章的開端。他接着描寫日子過去的「匆匆」:早上起牀時,太陽便開始輕輕悄悄地挪移;洗手時,日子從水盆裏過去;吃飯時, 日子從飯碗裏過去;靜默時,日子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;想挽留它時,它就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;天黑時,躺在牀上,日子便伶伶俐俐地從人身上跨過,從腳邊飛去。就這樣,一天又一天,一日復一日,來也匆匆,去也匆匆。

    朱自清描寫得很美,也很真實!真與美的交融,文字與思想的激盪深深觸動人心,又令人不勝唏噓。

    時間匆匆的流逝,誰不能體驗?盡管沒有哲士文人感受得那麼深,表達得那麼動人。誰不慨嘆時間無從挽留地從我們的鐘錶裡逃掉,從日曆、月曆上急速溜走?

    隨著時間的流逝,我們身邊很多東西會漸漸被淘汰。相信每個家庭在收拾東西時都會撿出一大堆莫名其妙,不知從何來,有何用的東西,或一些花了錢買來,但現在存之無用,棄之可惜的「鷄肋物品」:舊式的手提電話、照相機、光碟播放機、錄音機,用舊了又未壞透的電腦,還有一疊疊昔日用心尋找,小心珍藏的電影及音樂光碟、磁帶,一束束不知所謂的電線,雜亂的插頭、變壓器、充電器,讀書時期必備的電子計算機、電子字典等等。這些東西曾伴着我們生活、成長、工作、溝通、消閒,有些還讓我們生情,但可惜它們的備用期甚短,跟不上我們的科技進步及生活品質要求的急速高升,很快便被打入冷宮,貶為累贅物,可離可棄,甚至恨不得棄之乾淨,只苦於無人回收,送出去也沒有人要。

    一切都很快溜走,急速的變遷讓我們趕不及,追不上,跟不着,適應不來,喘不過氣。一切都很快地成過去式:過時,過氣,事過情遷,就連我們在此世也是「過客」,始終要與所愛的人、地、事、物「別過」,「不為人常久記念,早晚有一天要被人遺忘」(訓2:16)。活得認真的智者都會在自己的創造者前謙恭地吐露心聲:「我們在你面前是外方人,是旅居作客的,一如我們的祖先;我們在世上的時日有如陰影,不能持久」(編上29:15)。

    不過,生命不在乎長短,更在乎厚薄、深淺。過客也可活得有意義,活得深刻精彩。時間能沖走千古風流人物,但不能磨滅上主對我們每人的愛。祂不會遺忘任何一位子女,這是祂鄭重保證過:「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?初為人母的,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?縱然她們能忘掉,我也不能忘掉你啊?看哪!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」(依49:15-16)。人生一世,雖然匆匆,雖然為宇宙萬物留不下什麼痕迹,為悠長歷史添不上什麼印記,有上主的愛,我們永不會是白白走一趟。

    請眾同禱
    全能的天主,我們曾被罪惡壓迫,求你使我們因依賴你唯一聖子的誕生,而獲得解脫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;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 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9 mins
  • 時光歲月 |第十四日|第三週星期二 | 限期
    Dec 16 2024

    藥房的所有藥物都有「有效期限」的標籤,超級市場的所有食物都印有:「此日期前最佳」,消費者很認真謹慎,除了留意價錢外,最重要的就是看這日期。其實,日常生活中擺插着很多期限,很多「此日期前」,很多「截止日」,很多「死線」。報名讀書、申請就業、商務繳費、證件簽發、各種合約、交功課、交文稿、交稅等等,都有固定的有效日期或截止日期。大家都很小心遵守,唯恐誤期,錯失良機,或怕過期無效,前功盡棄,還要罰款。

    人生也有限期,只是這些日子不像貨品或證件般,刻印清楚,顯而易見。人有少壯老死,有健康疾病,有成敗得失,有悲歡離合,有進取退捨;人不停地體驗「小限」,也不停地走向「大限」,雖然有時不太自覺。

    多年前讀過一本書,獲益良多,記憶猶深。書名是《最後的演講》(The Last Lecture),作者Randy Pausch是一名大學教授,事業有成,家庭美滿,正值攀峯期的壯年,前途似錦,如日中天,卻突然發現患有不治的胰臟癌,知道自己時日無多,要善用光陰,珍惜每一刻鐘,每一生命點滴,每一個人生的際遇。

    他在家療養期間,一天,見妻子雜務繁多,想減輕她的擔子,也想自我安慰,自我鼓勵,覺得自己還有用,便駕車去超市買日用品。他把購入的東西放入車廂時才發現收銀員計錯了一項,把一件貨品登入兩次,令他多付了十數元。他的即時反應是回頭去弄清銀碼,但細想之下,覺得為了區區十數元,要花上數十分鐘往回走,排隊,與收銀員交涉,實在非常不值,不應剝削自己可用來與妻子相處,與將失去父親的稚子玩耍的寶貴時光。

    這片段有當頭棒喝的效應。我們把自己的生命歲月,自己的時日光陰處理得往往太隨便,太糊塗,太不用心在意,往往因小失大,真以為自己萬壽無疆,前途無量,有無盡的時光可揮霍,可浪費,可消磨。

    其實天主也常在我們心內插上一些「限期」,一些「此日期前最佳」或「逾期無效」的標籤,這些是祂慈愛的提點,是聖神的叮嚀,要我們醒悟,要我們警覺。

    天主,你提醒我們,無論生命有多長,都有定數,有邊有界,有盡有限,有終有止。你勸我們:「在一切事上,要記得你的末日」(德7:40)。求你給我們智慧,領悟自己的極限,並在你給我們定下的日期前活出最佳狀態,活得醒覺,活得有情、有愛、有意義。

    請眾同禱

    天主,你創造並救贖人類,你願意你的聖言經由終身童貞瑪利亞的孕育,降生成人。你的聖言既取了我們卑微的人性,求你也讓我們與他的天主性合而為一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    ★ Support this podcast ★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8 mins